Oracle Agile PLM是一套最接近Out of the box(開箱即用)的PLM產品,清楚的套裝軟體(Package)定位,有別於其他Platform和Open Source產品,例如Windchill、Teamcenter以及Aras Open PLM等。
Oracle Agile PLM適用於各產業,並在大型、中型、小型企業皆有成功案例可以參考;會選擇導入Oracle Agile PLM的公司,皆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:
規劃資訊系統導入的評估過程,應以上述5個要點優先考量,一般使用者、資訊人員經常會落入功能的比較,投入很多時間,卻難以看到效果,因為PLM已經是成熟的產品,所列出的需求大多可以達成,各家廠商都能提出功能說明及解決方案,但是在此階段,很難針對各家功能逐一比較,做出準確的評分,然後分出高下。
的確各家產品的功能展開會有些優缺點,但並不是影響專案成敗的關鍵,重點在於根據大原則選定產品後,應全力以赴的將此產品發揮到極限,好好的應用到最佳狀態,將產品優點發揮到極致,缺點盡量透過替代方案解決,最後再透過客製來補強非做不可的需求,此時評估客製最為精準,可以避免一開始評估客製的準確度低、甚至方向錯誤,造成時間、成本的浪費。
目前導入PLM是最佳時機,因為產品已經非常成熟,又有太多經驗可以參考,價格又在相對低點;在這資訊透明的時代,評估階段的選擇難度越來越低,重點會在資訊系統的導入階段,縱使相同的產品,在不同企業導入,會有不一樣的結果,所以關鍵還是在人,成敗關鍵會在於專案團隊;健康的專案團隊會讓導入專案輕鬆愉快又有效率,並能創造很好的成效;相對不健康的專案團隊,會讓專案做得很辛苦,且成效不彰。
在選擇合適的產品解決方案之後,更重要的是組成導入團隊,好的團隊可以將有缺陷的產品發揮的很好,有問題的團隊絕對有本事將一個好的產品做到不如預期,所以資訊系統導入的成功關鍵因素,在於選擇合適的產品、顧問、以及組成最佳的PM、Key User、IT團隊。
各企業評估PLM的角度有很大的差異,有的企業從很細部的功能比對進行評估,有的企業是跟著客戶及市場趨勢評選,在評選過程中會衍伸很多的想法,考慮的因素很多,造成越來越發散,因此投入的時間經常超乎預期,花費不少心力進行評估,但是投入的成本與成效是否成正比? 會不會浪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? 最後結果又不如預期呢?
PLM產品已經進入到成熟階段,相關資訊非常地完整透明,所以並沒有隱藏的風險,不會有踩到地雷的現象,只須著重在找到適合的產品即可,適合自己企業的現況、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,是最關鍵的評選要素。
G2 Crowd提供了選擇正確軟體及服務的資訊,例如從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我們評估PLM系統的參考因素;
以上第一點Meets Requirements是一般企業評估PLM過程的第一個重點,通常會從符合企業需求的角度切入,但企業未必非常清楚自己的需求,需要再經過顧問的引導,做出更準確的定義,並建議從需求範圍的角度切入,例如需要做好專案管理、文件管理、Part/BOM管理、變更管理、製造商管理、問題管理等;而不是從需求功能細節的角度切入,才不會投入很多的時間,越比較越細,最後結果還是比不出來具體的優缺點。
其中出現最多次數的關鍵字是Ease,例如Ease of Use、Ease of Setup、Ease of Admin等,可見Ease的重要程度。從實務經驗可以充分證實容易建置、使用、維護的重要性。
因此在滿足企業需求的同時,要審慎評估容易建置、使用、維護的重要性,甚至應犧牲部分的需求,來達到對企業最平衡、最合適的最佳結果。
企業在面臨速度、成本、品質的高度競爭壓力之下,需要從總體的產品價值鏈分析,建構出可以彈性應變的管理機制與系統,因應企業內部與外部所面臨的問題,並強化協同合作,持續修正改善,以保持長遠的競爭優勢。企業存在很多問題如同黑盒子,並不容易被察覺,因此需要從管理面規範著手,系統面忠實呈現,提早發現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。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可以從市場、創新、概念、評估開始,決策後進入到核心的專案管理、研發作業流程管理、產品資料管理、品質管理等,最後完整的企業資產被有效保存,形成知識庫,並且可以再延伸管理報表,利用數據管理持續優化,在效率、成本、品質層面都能有顯著的提升。
前進國際顧問能夠協助客戶進行評估,根據客戶的產業特性與營運模式,提供最合適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系統產品:Oracle Agile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(PLM)商務應用系統。